当前位置: 首页 > 旅游
世界热文: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 “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特展在四川成都博物馆启幕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时间:2023-06-10 15:28:59

6月10日,作为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重要配套活动,“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特展在成都博物馆一层特展厅盛大启幕。本次大展由国家文物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四川省文物局、成都市人民政府、成都市文物局、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承办,成都博物馆策划实施,全国20个省、直辖市,40个文博机构鼎力相助,汇集珍品共220件,其中一级文物70件,珍贵文物90%以上,是成都博物馆建馆以来水平最高、珍贵文物占比最重的展览。从汉字的演变历程,我们触摸中华文脉的发展与赓续,在全社会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为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成功举办增加文化内涵和底蕴氛围,为助力成都世界文化名城的建设添砖加瓦。


(相关资料图)

“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本次展览即以“源”“远”“流”“长”四字构建讲述脉络,见字剖意,释读萃图成字之“源”、文以载道之“远”、福泽广布之“流”、文脉绵延之“长”,汉字与中华文明相生相发、相互成就的历史长卷,就从这里徐徐展开。

“字”气东来,金“字”招牌

鸿蒙之光聚文明源流

本次展览的故事,从8000余年前的一枚刻符龟甲讲起。

走进序厅,仿佛穿过鸿蒙初开的时光隧道,来到了文明初萌的节点。序厅尽头的贾湖刻符龟甲出土于贾湖遗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汉字源头。该龟甲上的刻符形似一只眼睛,自此,文明在混沌之中睁开双眼,先民智慧汇成漫天星斗,照耀中华文明的汤汤之水奔腾不息,绵延至今。

作为中国最重要考古发现之一,1976年陕西扶风庄白一号窖藏出土的史墙盘填补西周重大史料空白,树立金文雍容浑厚典范;晋公盘上载录史实的青铜铭文,带你管窥一段春秋列国旧梦;来自甘肃省镇原县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秦二十六年铜诏版,其上阴刻秦始皇二十六年统一度量衡的诏书,字迹清晰,弥足珍贵,不仅为秦统一度量衡提供了翔实物证,更是秦统一文字、变大篆为小篆的历史见证。此后天下分合、朝代兴替,而“书”必同“文”,统一的文字成为中华民族四海一心的文化坐标。

汉字的炬火召引之下,众多国家级文化遗存千里迢迢遥赴蓉城,共同演绎着一个民族坚韧的生命力和非凡的创造力。从文明之源到统一之基,从历史深处走来的汉字,仍在不断谱写新的华章。

“字”成一脉,古今同辉

方寸之间纳文明气象

秦统一中国后,迅速推行“书同文字”的政策,保障了秦法在更广阔疆域内的施行,奠定了国家统一的基础。汉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确切记载的盛世,篆书隶变,成为弘扬儒家经典的官方字体,“汉字”之名即由此定格,让中原先进的技术、文化以文字为载体传播至边塞地区,真正从文化、思想上建立起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在魏晋南北朝的民族熔炉中,汉字是维系民族交流、促进民族融合的重要纽带,此时期行书发轫而草书盛行,风流之姿中展卓越风骨。隋唐以降,书法名家辈出,虞世南楷书《大运帖》页结体开阖大度,用笔遒丽秀逸,无不圆融如意;柳公权《玄秘塔碑》拓片顾盼神飞,全碑无一懈笔;褚遂良《同州三藏圣教序碑拓本》尤有坠石惊雷之势;米芾行书《方圆庵记册》为其早期“集古字”的佳作;黄庭坚楷书《狄梁公碑册》造“狄公事,范公文,黄公书”之三绝;赵孟頫章草书《急就章册》更具古质之风,亦可见其用功之深。楷、行、草诸体新风渐成,兼收并蓄、雄强博大的精楷在万邦来朝的大唐之际日趋完善,成为通行至今的汉字正体,真正立成“天下楷模”。

黄庭坚楷书《狄梁公碑册》 明(1368-1644年) 上海博物馆藏

赵孟頫章草书《急就章册》 元(1271-1368年) 上海博物馆藏

从上古图语到书风万千,从龟甲铜器到绢帛纸张,汉字的魅力在形貌、载体、书写方式的更迭中不曾消减,反而历久弥新。汉字不仅体现着每个时代独特的精神风貌,也彰显出中华文明一以贯之的哲学思想、价值体系。周天球所书《行书陋室铭轴》,用古雅工丽、余韵悠长的书风,传扬着诗人刘禹锡洁身自好、荣辱不惊的隐逸品格。祝允明草书《岳阳楼记》,以果敢苍劲的运笔、恣意纵横的书势挥毫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更有宋代着名词人、爱国将领辛弃疾唯一传世真迹《去国帖》,浑厚沉婉,方正挺拔,尺牍文书中力透纸背的,是历代文人修身致知、心怀天下的精神嵴梁。

柳公权曾言:“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方寸之间抒写出的人格气韵、精神风骨,是经过历史洗礼的中华文明永恒跳动的脉搏,是江河万古、未曾断绝的华夏民族精魂所归。

锋藏锦色,墨撼蓉城

天府之约汇星火万方

四千余年前,在长江上游诞生的巴蜀文明,如一颗灿烂的星辰,在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系统中闪耀着独特的光华。

在战国到西汉的巴蜀青铜器上发现的“巴蜀图语”,让汉字传奇的外延变得更加宽广。本次展品中的战国蚕纹铜印,神秘奇诡,展现出蜀人撷万物神髓的非凡想象力,让人遥想那个仍未被解码的古蜀国度。而出土于天府广场的天府汉碑,以雍秀汉隶刻录着“列备五都,众致珍怪”,则是两汉时期成都丰饶繁盛的有力佐证。

蜀之人文,俊采星驰;蜀之四时,物华芳新。作为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会场,成都博物馆将用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这个文物活化利用成果展示的重要平台,成都博物馆将进一步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讲好中国文物故事,展现中华文明风采。

6月10日起,除“汉字中国”特展外,成都博物馆还推出“寻迹巴蜀——四川地区考古新发现图片展”“大美天府——四川地区文化和自然图片展”“雕饰山河——川渝石窟与摩崖造像图片展”三大配套展览。聚焦“文物保护利用与文化自信自强”的主题定位,展览围绕巴蜀考古成就、川渝石窟妙相、天府名胜巡礼三大板块,覆盖四至六层展区,生动立体地展示天府千年人文华彩和自然大观。

汉字是世界上唯一沿用至今的古老文字系统,是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桥梁,是记录、传承录中华文明的载体,是维系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的纽带,更是承载中华文明奔腾不息的汤汤之水。在其使用过程中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哲学思想、文化品格和审美情趣,是经过历史洗礼、岁月积淀的华夏民族之魂。

文明之璀璨历程,自汉字始,载于文物,融于时代。这个夏天,成博邀您来“汉字中国——方寸之间的中华文明”共赴这场一“字”之约,看方正之间,文明生发,这些我们无比熟悉的方块字,在祖国日益强盛、对外交流蓬勃发展的今天,承载着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与独特的精神,骋于世界更广阔的舞台上,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图片有成都博物馆提供)

标签: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

路程

《广东省2021年度博物馆事业发展报告》发布

《广东省2021年度博物馆事业发展报告》发布

5月12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广东省2021年度博物馆事业发展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末,深圳...

深圳拟修改免除殡葬基本服务费用实施办法 由8项增至10项

深圳拟修改免除殡葬基本服务费用实施办法 由8项增至10项

10日,记者从深圳市民政局获悉,我市拟修改《深圳市免除殡葬基本服务费用实施办法》,继续对我市基本殡...

人均预期寿命84.53岁 深圳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

人均预期寿命84.53岁 深圳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

近日,深圳市印发了《深圳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根据该规划,十四五时期,深圳将树立更高、...

全国首个!深圳发布儿童友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指南

全国首个!深圳发布儿童友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指南

近日,深圳市发布《儿童友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指南》地方标准。记者了解到,这是全国第一个儿童友好城市...

第四届“科学探索奖”申报结束 申报人数稳中有升

第四届“科学探索奖”申报结束 申报人数稳中有升

记者昨日获悉,第四届科学探索奖申报工作已正式结束。奖项连续运营4年以来,申报人数稳中有升。其中,有...

6600万千瓦时!广西完成首场绿电交易 开启绿电消费新模式

6600万千瓦时!广西完成首场绿电交易 开启绿电消费新模式

近日,广西首场绿色电力交易完成,成交电量6600万千瓦时,预计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5 8万吨。此次交易...

建立民生档案跨馆联动机制 深圳与全国40个城市实现“跨馆查档”

建立民生档案跨馆联动机制 深圳与全国40个城市实现“跨馆查档”

在老家登记结婚,在深定居,查询婚姻登记档案还得回老家?不需要!记者昨日从深圳市档案馆了解到,该馆积...

一季度张家口优良天数达85天 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67

一季度张家口优良天数达85天 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67

今年1-3月,张家口市PM2 5平均浓度为24微克 立方米,同比下降38 5%;优良天数85天,同比增加13天,占...

《深圳市人大常委会2022年度立法计划》5月8日正式印发

《深圳市人大常委会2022年度立法计划》5月8日正式印发

市人大常委会今年立法工作的施工图——《深圳市人大常委会2022年度立法计划》5月8日正式印发。今年市人...

5月1日实施!全国首个婴幼儿托育机构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发布

5月1日实施!全国首个婴幼儿托育机构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发布

近日,记者从市市场监管局获悉,由该局许可审查中心牵头,市托育服务协会与企业共同参与制定的《全日制...

征程